您好,欢迎访问!

手机版



人民城市的“有机生长”④丨韧性之城 重庆让城市安全有“韧性”不“任性”

阅读:0    发布时间:2025-08-23 11:56:00

夏夜,暴雨冲刷城市,位于重庆市綦江区的藻渡水库坝体却稳如磐石。当晚值守的工程师紧盯着监测屏,此时,下游綦江城区的百万居民已安然入梦。

这座原计划2027年4月前具备下闸蓄水条件的水库,今年汛期便提前发挥了初步作用,在城市与洪水之间筑起一道安全有效的“屏障”。

城市,是承载美好生活的空间载体。市委六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要着力提高市域本质安全韧性水平,健全城市安全风险全量闭环智控体系,迭代升级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完善城市安全应急机制。

地下管线数字孪生地图。 市住房城乡建委供图

重庆不断持续探索转变城市发展方式:运用数字孪生、AI等技术构建“数字管线”应用,依托“大综合一体化”机制筑牢防汛安全墙、守护市民平安,通过警务赋能织密城市安全防护网……一系列举措让安全与宜居,渐渐成为市民日常生活中生动可感的注脚。

如今,这样安心的场景,正在重庆大地上不断铺展、日益鲜活。

数智管控基础设施 城市“毛细血管”更畅通

作为城市“毛细血管”,地下管线关系着城市健康与民生福祉,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转的基础设施,也是现代城市治理的重点。

市委六届七次全会提出,要持续完善直达基层末梢的城市安全风险全量闭环智控体系。重庆正运用数字孪生、AI等技术,对地下管线进行智慧管理。

“我们建成了全市域全量一体化地下管线数字孪生应用系统——‘数字管线’应用,能有效监管地下管线等相关基础设施的日常运行,让管线在极端情况下能安全可控。”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工作人员在下雨前做准备。市住房城乡建委供图

今年初,渝中区化龙桥街道某排污口突发污水氨氮超标状况,AI算法立即触及系统预警,短短两分钟内,“数字管线”按照预先设置好的处置预案,向相关部门下达处置指令。

随后,渝中区住房和城市建委立即派出巡查人员和管道机器人进行溯源排查。两个小时后,巡查人员找到事故原因,系污水管道破损,污水溢流至雨水管道,导致感知设备报警,“数字管线”立即向相关部门提供地下管线走向信息,相关部门随即对破损管道实施修复,事件得以高效处置。

这是“数字管线”得以广泛应用的缩影。重庆市通过七个部门的密切配合,建立管线数据汇集机制,还出台《管线数字孪生数据规范》,规范管线材质、管径、压力等38类重要属性。

目前,重庆已归集11.6万公里燃气、供水、排水、油气长输四类管线数据;其中,中心城区6.2万公里管线全部实现数字孪生,并叠加地表建筑、城市道路等信息,建成了管线数字孪生地图,有力支撑了“数字管线”系统平台的挂图作战。

“大综合一体化”改革 汛期“智慧堤坝”更牢固

市委六届七次全会提出,要着力健全以防为主的风险隐患监测预警、排查化解机制。

今年8月10日,重庆遭遇大范围强降雨,多个区县受灾。在“大综合一体化”改革的赋能下,因预警及时、转移迅速,重庆在这场强降雨中实现人员零伤亡。

为应对这场强降雨,重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于8月9日启动全市防汛三级应急响应:盯紧城区地下空间、易涝地段等薄弱环节,全面巡查值守,严防人员伤亡;落实预警“叫应”、避险转移等措施,前置抢险救援力量。

城市内涝治理数字化应用。 市住房城乡建委供图

同时,重庆市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工作人员24小时值守,两天内发布22.8万条提醒短信,精准推送至暴雨灾害高风险区域的老百姓手中,方便他们及时应对。

面对强降雨可能带来的“城市内涝”,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委的“智慧大脑”化身“指路灯”,发挥着关键作用。

这套城市内涝治理数字化应用,针对城市暴雨积水预警不精准、处置反馈不及时等突出问题,以城市建成区范围内4分段气象降水预报为基础,按“面+点”2分层模式,实现“市-区-镇街”3分级递进式区域积水风险预警。

工作人员通过城市内涝治理数字化应用进行实时监测。市住房城乡建委供图

市、区县、街镇及企业等责任主体接收预警信息后,根据预案布防、协同要求迅速开展雨前响应,值班人员实时跟踪预警叫应情况,系统全景式展示全域应急力量前置部署情况,对未叫应、未响应的一键智联,实现“雨未下、人先到”主动防控,为城市筑起防汛“智慧堤坝”。

在“大综合一体化”改革赋能下,重庆全面加强城市安全韧性,有效应对一系列强降雨和高温天气。2024年以来,重庆已成功应对18轮强降水和77天破纪录高温天气,火灾和安全生产事故大幅下降,城市本质安全水平有效提升。

预警服务靠前 市民日常生活更安心

市委六届七次全会提出,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细治”,是解题思路之一。

细治,即紧盯重点领域、重点场所、重点设施、重点人群,构建安全整治数智化平台和综合场景,提升“情指行”实战能力,确保预警靠前、“治”在一线。

每到节假日,全国各地的游客便赶来欣赏山城独特的风土人情,各大景区景点人流车流激增。在重庆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集成各类信息的警务电子地图清晰显示人流密度、交通态势等实时情况;高空“鹰眼”、移动警务终端等实时画面一屏尽览;风险隐患、警情动态实时信息为一键决策提供支撑。

作为重庆热门景点,洪崖洞景区成为了游客们前来旅游的必打卡点之一。平台预警“一小时后区域内人数超阈值”后,核心区域人流单向循环、出入口管理等一系列措施迅速启动。重庆市公安局数字警务平台集成多个综合场景应用,开启全域感知识别,确保游客有序、商户安稳、安保有效。

智慧警务带来的不仅是统筹协调,还有温情守护。

“叮——”5月5日,反诈平台发出高危预警,显示北温泉街道居民石女士正在遭受“刷单返利”诈骗。反诈中心处置人员徐林林、贾栋杰立即对她及家属进行电话劝阻,同时通过“情指行”平台,派单给北温泉派出所民警胡昌禄,民警迅速赶到石女士住处,“面对面”拆解诈骗套路。通过线上线下合力劝阻,成功帮助石女士避免了24万元损失。

重庆市公安局江北区分局水港片区智慧警务站。 警方供图

数字警务的温情守护在街道社区落地生根,其智慧力量也在工业园区开花结果。在江北区公安分局水港片区智慧警务站,热成像设备预警火灾隐患、单警执法记录仪实时传输影像、AR立体防控……构建起集视频巡防、信息搜集、警情研判于一体的警务“智慧大脑”。

在基层末端,重庆公安以数字警务为基础,延伸“智治”触角:直达基层的平台全时空守护,批量上线的数字派出所让小区域拥有“大智慧”。如今,“以数辅治”的高效末端治理已成基层“标配”。

从地下管线的智慧运维到防汛堤坝的数智守护,从景区人流的精准调控到普通市民的温情守护,重庆以数智化手段为笔,以民生需求为墨,在城市治理的画卷上不断勾勒出安全与宜居的鲜活图景。

渝中区公安分局民警在洪崖洞景区维持秩序。 警方供图

在重庆,市委六届七次全会的部署正在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祉,那些高效处置的险情、提前规避的风险、日常感知的安心,共同编织成重庆市民心中最踏实的“安全感”。

未来,随着数智技术的持续迭代与治理模式的不断创新,这座山水之城必将在安全与宜居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让每一位生活在这里的人,都能在岁月静好中感受城市发展的温度与力量。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唐雨 实习生 李婷婷/文 陈雨 董进/审核

本文分类:实时讯息
本文标签:
浏览次数:0 次浏览
发布日期:2025-08-23 11:56:00
本文链接:https://www.rxcm95.cn/news/JKrMQmNrV6.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