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乌鲁木齐多式联运中心的TIR集结中心(乌鲁木齐)(8月26日摄)。(记者李宁艳摄)
新疆网讯(记者李宁艳)作为全国第二个经国际道路运输联盟(IRU)认证的国际公路运输(TIR)集结中心,TIR集结中心(乌鲁木齐)运营已满一年,助力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多式联运中心跨境物流运输规模与效能实现双提升。
8月26日,记者了解到,TIR集结中心(乌鲁木齐)自2024年8月14日揭牌以来,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多式联运中心依托TIR集结中心(乌鲁木齐),截至7月31日,累计服务保障车辆6914辆,货重超14万吨,货值65.48亿元。其中,属地直通出口1528辆、散货集运车3899辆,其余皆为出口TIR车辆运输,TIR运输占比逐渐提升。
这一成绩的背后,是TIR系统作为全球性跨境货运通关工具的独特优势——基于联合国《TIR公约》,持有TIR证的车辆可在78个缔约国间“一证通关”,途经国原则上不开箱查验,彻底改变了传统运输中“逐国申报、多次吊装”的繁琐流程。
一年来,TIR集结中心(乌鲁木齐)共发运74辆、1807吨货物,实现了多个“从零到一”的突破:运营首年即发运8辆出口TIR车辆,载货192吨、货值730万元;2025年1月,乌鲁木齐—莫斯科TIR跨境公路运输线路开通,为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物流注入新动能;3月,开启“TIR+绿色通道”模式,助力出口农副产品享受TIR“一车直抵、一证直达”和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优先验放”双重便利,实现“境内提速+跨境免停”的“门对门”高效运输;4月,TIR冷藏车拉载云南沃柑出境,实现了“云南产地直采—新疆陆港集拼—中亚市场直达”全链条冷链运输的创新实践;6月,中国道路运输协会乌鲁木齐便利服务中心设立,提供符合TIR公约标准的“一站式”解决方案;7月,外资企业艾尔布勒斯运输(新疆)有限公司的5辆全新沃尔沃牵引车交付使用,同步启用配套国际物流仓储,充分借助新疆通道优势拓展国际市场。
“从货物环境产品声明(EPD)数据申报到报关施封,再到‘随到随出’的通关便利,每个环节都有专业团队跟进。”新疆国际陆港物流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郑跃说,通过优化全流程服务,实现了TIR运输“门到门”闭环,通关时效大幅提升。这种“软联通”的提质,与新疆不断完善的公路、铁路、航空等“硬联通”设施形成合力,协同赋能,让TIR运输在衔接各类运输方式上更具韧性。
截至目前,中国已有48个城市启动TIR业务,开通60余条直达亚欧的线路,今年前5个月TIR业务量同比增长275%,发证数量增长376%,车辆总数超1600辆。TIR已成为继海运、铁运、空运外,连接中欧的“第四物流通道”。
乌昌海关监管一科副科长刘敏介绍,该关落实乌鲁木齐海关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推动新疆高水平开发开放二十项举措,指派专人全程指导TIR运输的EPD申报、单证填写等环节,提供提前申报、“7*24小时”预约查验等便利化服务,保障车辆“随到随出”,并联动口岸海关提前核对电子申报信息、验核封志,大幅压缩通关时间。
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多式联运中心凭借自贸试验区、国际陆港区与TIR集结中心的政策叠加优势,已成为中欧跨境物流的关键枢纽,不仅服务本地企业和外资企业,更辐射华东、华南地区,使用这些地区的货物通过这里集散,驶向亚欧市场,进一步激活亚欧大陆物流网络的潜力,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更高效的运输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