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

手机版



这种家家必备的防暑药,90%的人都用错过

阅读:0    发布时间:2025-07-14 20:26:00

最近,高温天气频现,一些防暑中成药成了很多人的家中必备药品。

藿香正气水、十滴水……市面上的防暑中成药种类繁多,各有适用范围,用错了反而可能加重中暑症状。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解读这些常见药物的功效,并总结如何正确使用。

受访专家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张健

藿香正气水:最适合“空调感冒”

藿香正气水的主要成分有苍术、陈皮、厚朴、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适用情形

首先要强调的是,藿香正气水并不用于预防中暑,中暑后,藿香正气水也要慎重服用,否则可能加重病情。

它适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表现为头痛昏重、无汗恶寒、脘腹胀痛、呕吐泄泻等。

比如在炎热天气里,因贪凉吹空调、吃冷饮导致受凉,出现头昏沉得像裹了湿毛巾、胸口闷得慌、胃里翻江倒海般胀痛时,可选用藿香正气水。

用药注意

藿香正气水中含有乙醇(酒精),服用后不得驾驶机、车、船,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对乙醇过敏者禁用,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保济丸:专门应对“桑拿天”

保济丸由钩藤、菊花、蒺藜、厚朴、木香、苍术、天花粉、广藿香、葛根、化橘红、白芷、薏苡仁、稻芽、神曲、薄荷、茯苓等组成。

适用情形

具有解表、祛湿、和中的作用,尤其适合平时怕热、动不动就上火、喝水不解渴的“夏季体质”。

它更侧重于治疗暑湿引起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肠胃不适等,适合外出旅行时携带,可应对因水土不服、暑湿侵袭导致的肠胃问题。

用药注意

保济丸性偏寒凉,脾胃虚寒者不宜长期服用;孕妇忌服,哺乳期妇女、儿童及年老体弱者需在指导下使用。

十滴水:中暑引起的头晕、胃肠不适

十滴水的主要成分有樟脑、干姜、大黄、小茴香、肉桂、辣椒、桉油等,具有健胃、祛暑的功效。

适用情形

适用于因中暑而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等,多为短期急性中暑症状,如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劳作后出现的不适。

用药注意

孕妇忌服,驾驶员、高空作业者慎用。

需要提醒的是,对于严重中暑患者,特别是出现高热、意识模糊等症状时,必须尽快给患者降温,并立即送医,上述药物替代不了专业救治。

中医给出的防暑提示

专家总结,简单来讲:

当出现怕冷、不出汗的“寒包火”症状时,藿香正气水的温化作用更对证;

要是已经上火得满脸通红、喉咙冒烟、烦躁不安,保济丸的清热生津效果更给力;

十滴水则适合拿来“救急”,应对轻症的急性中暑。

无论在室内还是室外,都要做好防暑工作。

调整户外活动时间

当室外温度超过36℃时,最好避免外出活动;户外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尽量避开12~16点,户外运动也是如此。

衣着要宽松轻透

外出时准备好防晒霜、宽檐帽、凉毛巾、风扇等物品,穿宽松透气浅色服装,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品。

别等到口渴才喝水

普通成年人应保证每天饮水1500~1700毫升;高温天要有规律地适量饮水,别等到口渴时再喝水。

空调温度别开太低

室内温度控制在27℃左右,尽管天气炎热,但室内温度不宜过低,与室外温差不要太大,尽量控制在8℃~10℃。

及时通风换气

一般情况下,夏季家中湿度以30%~50%为宜,在气温较凉爽的早晨和傍晚,可通过开窗透气的方式进行降温。

同时,服上述防暑药期间要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多喝水,注意休息;用药后症状未见缓解或加重的,一定要及时就医。

(来源:生命时报微信公号)

本文分类:实时讯息
本文标签:
浏览次数:0 次浏览
发布日期:2025-07-14 20:26:00
本文链接:https://www.rxcm95.cn/news/4EryyVerQv.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