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

手机版



【黔岭丰碑·闪光的青春】镇远:和平村与革命史馆里的初心回响

阅读:0    发布时间:2025-07-23 11:34:00

在贵州镇远,人们常说“镇远三件宝:山水秀,历史长,红军遗迹真不少。”

位于㵲阳河畔的镇远古镇,群山环抱,一弯碧水穿城而过,河岸民居错落。

古镇里,和平村旧址与镇远革命史馆犹如两部典籍——砖墙间回荡着抗战时期的誓言,展柜中的旧物述说着峥嵘往事。

和平村:战俘营里的人道主义之光

上午九点,阳光透过和平村旧址的木窗棂,在青石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和平村旧址纪念馆讲解员 罗淋惠

讲解员罗淋惠正站在和平村办公楼的会议室前,声音清亮而沉稳:“1938年至1944年,这里先后关押的日军俘虏就有600多人。不同于一般战俘营的严苛,和平村推行‘优待俘虏’政策,还组织战俘学习、劳动,不少人后来还加入了‘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

和平村旧址位于黔东南州镇远县㵲阳镇和平街150号,占地面积约6422平方米。整个旧址由前院和后院组成,设有办公楼、礼堂、岗楼、卫兵室、禁闭室、厨房、水井亭等单体建筑14栋,是目前国内唯一保存较为完好的抗战时期收押日军的俘虏收容所,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见证。

2006年5月,和平村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8月,列入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在物资匮乏的战争年代,和平村秉持人道主义精神,竭力为战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尽管条件艰苦,战俘的伙食标准与衣物供给均与中方官兵保持一致。为改善生活环境,还专门开凿了水井保障饮水安全,并依照日本洗浴传统修建浴池,解决了战俘的卫生问题。

和平村旧址纪念馆负责人 粟丹

“和平村的建立,是基于更高层次的人道主义精神。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暴行,中国人民用人道消弭敌意。这种对战俘的善待,不是对侵略行为的妥协,而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积淀的胸襟与智慧。”和平村旧址纪念馆负责人粟丹说。

在展厅的一角,即将上高一的学生杨雨馨在游客留言台留下了这样一段话:“愿祖国永远繁荣富强,一路繁花。愿世界和平,永无战事。”

革命史馆:苗乡侗寨的红色火种

㵲阳河畔,镇远革命史馆里气氛肃穆。讲解员彭雲娟正在讲述红军三进三出镇远的故事:“1934年9月,红六军团来到镇远,在侗族同胞的帮助下,与红二军团胜利会师。”这里的每一件展品,都藏着军民同心的故事。

镇远革命史馆曾是红九军团司令部旧址、罗炳辉军团长长征时在镇远的住所,也是中共镇远地下党支部成立点。馆内馆藏280余件历史文物和文史资料,全面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工农红军和镇远地下党在镇远进行革命斗争的伟大历程。

镇远革命史馆讲解员 彭雲娟

彭雲娟说:“很多参观者离开时总会问,镇远这么偏远,为什么红色故事这么多?其实答案很简单,爱国不分地域,革命火种在哪片土地都能燎原。”

记者: 王青 吴雷

本文分类:实时讯息
本文标签:
浏览次数:0 次浏览
发布日期:2025-07-23 11:34:00
本文链接:https://www.rxcm95.cn/news/x9WRyawBkK.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