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

手机版



绍兴文化惠民工程让优质文化资源触手可及

阅读:0    发布时间:2025-07-20 20:08:00

【来源:绍兴宣传】

进入7月,群众性篮球赛事持续火热,2025年绍兴市第三届“村BA”篮球联赛、“浙BA”绍兴赛区预选赛轮番登场,“燃”动夏夜。而与赛事同步开展的,还有“非遗市集”、农产品展销、戏曲下乡等,让群众在家门口乐享“文体大餐”。

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有力提升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市委九届七次全会明确,要实施“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拓展行动,构筑精神富有鲜活图景。近年来,我市坚持文化惠民,持续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接地气、有特色的文化阵地,不断提高文化服务水平,实现文化资源精准配送,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文化阵地,承载文化活水,润泽城乡百姓。我市通过强化文化礼堂“建管用育”、提升城市书房覆盖面、深化“博物馆之城”建设等扎实举措,打造一批聚人气、惠民心、兴文化的精神家园。

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已建成1600多个农村文化礼堂,实现500人以上行政村全覆盖,130多家城市书房遍布大街小巷,1237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已经建成,市民走出家门,便可轻松到达1个以上公共文化场馆和3个以上公益性公共文化空间。

阵地建成,如何让“门常开、戏常演、人常来”?挖掘文化特色,打造品牌很关键。我市积极探索“礼堂+”机制,创新活动载体,让文化礼堂既保留乡土情结,又富含文化内涵。从文化礼堂走红的“村晚”“村越”“村BA”等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同时,以本土丰富的古城文化、越文化、名人文化和宋韵文化为依托,打造高辨识度文化场馆。今年6月,绍兴图书馆文创中心正式营业,绍兴名人光影盖章本、新昌非遗篆刻作品、古越藏书楼冰箱贴等各类文创产品琳琅满目,满满的绍兴文化元素,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绍兴博物馆也持续策划文物3D打印体验、“稽山烽火 越地脊梁”研学等特色活动,在满足群众精神需求的同时,传播绍兴文化。

激活基层文化这“一池春水”,离不开文化资源的精准配送。这其中,文化特派员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

去年6月,我市选派首批31名文化特派员下乡驻村,截至目前,全市已选派省、市、县三级文化特派员116名,实现103个镇街全覆盖。“我们希望依托特派员这一载体,让文化服务从‘送餐式’变为‘种田式’。”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当前,全市正深入实施“艺启同行”等项目,一手“种文化”,深入摸排基层文化需求,让特派员带着“文艺种子”扎根基层开展文艺辅导;一手“兴文化”,创作更多高质量的文艺作品,打造更多优质文化项目,带动各地讲好地方文化故事,实现农文商旅融合发展。

今年上半年,全市已完成送戏下乡775场、送书下乡8.6万余册、送展览下乡568场,开展各类文体活动近2万场次,服务群众近450万人次。

提升群众获得感,是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最终目的。我市坚持“公共文化+”融合发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教育、体育、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旅游公共服务相融合,线上线下协同并进,不断延伸公众享受文化服务渠道。

如今,在绍兴,35个各具特色的阅读驿站巧妙嵌入医院、景区、社区、地铁站等生活场景,让市民游客推门闻见书香、阅读触手可及,在就医、购物、旅游时都能与书香不期而遇,还可享受便捷的通借通还服务。如绍兴市妇保院阅读驿站,通过精心配置儿童绘本,让阅读成为缓解就医焦虑的“良方”;浙东运河博物馆阅读驿站将馆藏内容与书籍相结合,让游客在游览的同时,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脉。“今后,我市阅读驿站建设还将逐步延伸至超市商厦、旅游景区等更多贴近生活的公共空间,让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向场景融合。”市文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我市还持续深化数字赋能,实现文化资源跨时间、跨空间的共建共享。“浙里文化圈”平台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数字图书、在线展览等文化服务;“绍兴数智礼堂”应用,汇集各类宣讲视频、戏曲资源、影视作品,群众想看什么随点随播。

文化阵地美好、文化资源鲜活、文化服务贴心。如今的绍兴,文化的春风已无声浸润万家,优质文化正源源不断地流入群众心田。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本文分类:实时讯息
本文标签:
浏览次数:0 次浏览
发布日期:2025-07-20 20:08:00
本文链接:https://www.rxcm95.cn/news/DlrbDy8Ww4.html
返回顶部